CCF中国存储大会 | 大普微助力存储领域产学研融合创新
2025年8月28日至30日,CCF中国存储大会在武汉盛大召开。作为国内存储产学研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界行业盛会之一,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产业界的技术专家与企业代表,共同探讨数据存储的前沿趋势与技术突破。大普微(DapuStor)携全系列企业级SSD产品与最新技术亮相,并通过两场技术演讲,全面展示其在AI存储、高能效计算与主控级压缩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。
01 大普微专家演讲,剖析透明压缩技术与大容量存储
● 以ASIC级CDPU为核心的硬件压缩新范式
在 “数据洪流之道” 分论坛上,大普微预研总监吕涛博士发表了题为 “不同架构下的ASIC压缩加速器对比研究” 的技术报告,探讨了专用压缩/解压处理单元(CDPU)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前景。他指出,在AI与大数据驱动下,海量数据的无损压缩已成为常态,但传统软件压缩方案往往消耗高达50%的CPU算力,严重制约系统扩展性。为此,大普微提出以ASIC级CDPU为核心的硬件压缩新范式。
演讲中,吕涛博士团队首次公布了面向存储系统的ASIC级CDPU设计方案,并与Intel QAT 8970和QAT 4xxx进行横向对比,深入评估了外围式、芯片内置式、存储内置式三种架构在吞吐、延迟、功耗及多租户干扰下的性能表现。研究揭示了各类架构的优劣边界,并提出了跨层协同优化思路。基于此,大普微将创新成果落地为嵘神R6101C主机透明压缩盘SSD,实现最高4:1压缩比,真正将压缩任务从CPU卸载至存储主控,在不改变上层业务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系统效率。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实证参考,相关论文更被国际顶级系统会议EuroSys'26高分录用。
● QLC SSD在AI存储中的核心价值
此外,大普微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根,在主题演讲《大容量QLC SSD在AI存储中的作用》中剖析了AI工作流对存储系统带来的结构性挑战。随着训练数据规模从PB级迈向EB级,传统HDD已难以满足AI场景下的海量数据分析和数据预处理需求,导致GPU集群长期处于“等数据”状态,利用率大幅下降,整体能效比恶化。
李根演讲中分享,大容量QLC SSD凭借其高带宽、高密度与低成本优势,正成为AI存储的新选择。以大普微J5000/J5060系列QLC SSD为例,其顺序读取速度高达7.3GB/s,随机读 1500K IOPS,写入达3GB/s,顺序读和随机读性能均接近TLC水平,同时单盘容量可达122TB以上,显著减少硬盘数量与服务器部署密度。更重要的是,QLC在顺序读写占比较高的AI预处理场景中,展现出优异的PBW寿命表现,打破了“QLC寿命短”的刻板印象。
02 产品亮点:大普微重点产品展示
● R6101C 压缩盘系列:高达4:1压缩比
针对云计算与多租户环境中的算力与能效瓶颈,大普微推出嵘神R6101C主机透明压缩盘SSD,通过自研DP800计算型主控芯片搭载DPZip原生ASIC压缩算法,将压缩任务下沉至存储层,实现真正的“主机透明”。核心优势:
● QLC超大容量系列:高达122TB以上
为应对AI时代海量数据存储需求,大普微推出基于3D QLC NAND的J5000/J5060系列SSD,单盘容量高达122TB以上,具有极高存储密度和能效比,目前已实现大规模量产。
该系列产品兼具HDD的高容量与TLC SSD的读性能,成功填补了二者之间的性能与成本鸿沟。依托自研DP616 PCIe 4.0主控平台,大普微在IO路径上进行了多项优化,显著改善了QLC在混合负载下的单次延迟与QoS稳定性。此外,该系列QLC SSD支持双端口功能,保障高可用性,适用于AI训练数据池、冷热分层存储、日志归档等关键场景。
03 面向未来,大普微高校合作计划
大会期间,大普微展示了高校专项支持计划:面向科研院所与高校实验室开放专项支持,共同推动中国存储产业生态的发展。
CCF中国存储大会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,为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。大普微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,助力高校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存储系统研究,共同构建“产—学—研”一体化的创新生态。